該規劃提出按照10-20公里的廊道距離要求,依托珠江西航道、珠江前后航道等都會區主要航道、高速公路及干道等高等級路及其附屬綠地、一類河涌等帶狀空間,形成“三縱四 橫”的都會區生態廊道體系骨架,其中包括縱向的珠江西航道—洪奇瀝水道生態廊道、中 部廊道—南沙港快速路—蕉門水道中部生態廊道,是溝通北部帽峰山生態斑塊與廣州南部 番禺南部農業生態斑塊、南沙生態斑塊的區域性通道;橫向的沙灣水道—海鷗島生態廊
道、東江—獅子洋生態廊道、珠江前后航道生態廊道,串聯了增城南部農業生態斑塊、南沙生態斑塊等都會區重要生態斑塊,聯系芳村花卉基地、花地河、佛山水道、平洲水道、珠江,為都會區提供水土保持、水源涵養、生物生境等重要生態服務功能及各組團的有效隔離作用。
主要河涌廊道及其控制范圍:區域生態廊道范圍的河涌規劃岸線以外寬度應不低于30 米;組團生態廊道范圍的河涌規劃岸線以外寬度控制如下:一類河涌老城區10米,規劃建設區20米,農田區30米;二類河涌老城區8米,規劃建設區15米,農田區25米;三類河涌老城區6米,規劃建設區10米,農田區20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