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規劃建設廣州千里碧道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舉措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2017 年10 月,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明確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十九大報告還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提出要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建設生態文明,打造美麗中國”已成為全黨、全社會、全體人民的共識。
2018 年10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廣東有條件有能力把生態文明建設搞得更好,要深入抓好生態文明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筑牢粵北生態屏障,珠三角尤其要補上生態欠賬,要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體,給老百姓營造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自然景觀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把生態保護放在優先位置,深化同香港、澳門生態環保合作,加強同鄰近省份開展污染聯防聯治協作,探索區域生態文明建設合作新路子。
高質量規劃建設萬里碧道,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廣東大地落地生根的生動實踐,是新時代建設美麗廣東、建設廣東省生態文明的重要支撐。
2.規劃建設廣州千里碧道是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的具體實踐
2018 年6 月8 日,李希書記在省委十二屆四次會議講話中提出“加強公共慢行系統建設,
整治河道水網,建設水碧岸美的萬里碧道,與陸上‘綠道’并行成為人民美好生活去處”。
2018 年9 月18 日,李希書記在省全面推行河長制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講話中提出實施萬里碧道工程的工作部署。李希書記指出:“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提出高水平規劃建設廣東萬里碧道,要把這項工作落到實處,在南粵大地打造碧水清流的生態廊道,成為老百姓美好生活去處。要高標準制定建設規劃。由省河長辦牽頭,抓緊編制規劃,明確建設目標、原則、任務和工作路線圖,統籌安排好步驟和節奏,有條不紊推動落細落實。要因地制宜,分區建設。立足區域功能定位、發展基礎、河湖水系特點、環境問題及治理需求等方面,以水系和水網為紐帶
,優化生態、生產、生活空間格局,將治污、治水、治岸與景觀、歷史人文等相結合,打造各具特色的“碧道”建設模式。要試點先行,示范帶動。優先在經濟發達、人口密集地區選擇若干河網水系開展建設試點,以點帶面,示范推動全省萬里“碧道”建設”。
2019 年1 月28 日,馬興瑞省長在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宣讀《2019 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開展“讓廣東河更美”大行動,高標準建設萬里碧道工程”。
2019 年5 月6 日,馬興瑞省長在《中共廣東省水利廳黨組關于廣東萬里碧道規劃建設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上作出批示:“按照李希書記的批示要求抓好落實工作,堅持科學實事求 是、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做好規劃,要試點先行”。
此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的“美麗灣區”是粵港澳大灣區五大戰略定位之一,“人文灣區”“休閑灣區”“健康灣區”的建設為廣州千里碧道建設彰顯大灣區國際形象、建設國際大都市提供了歷史機遇。同時,“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和“1+1+9”的重點工作,對廣州城市發展和建設提出了新要求,為廣州千里碧道建設謀篇布局指明了方向,同時廣州“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特色小鎮等節點不斷涌現,加之綠道、南粵古驛道骨架基本成形,為廣州千里碧道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隨著河長制工作不斷深入,迫切需要以萬里碧道建設為抓手,扎實推動河長制從“有名” 到“有實”,開創廣東河湖治理工作的新局面,為老百姓打造“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水草豐美、白鷺成群”的生活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