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規劃提出維育山、江、林、城、田、海的生態整體格局,與建成區有機融合,形成“一江領乾坤、山海城交融”城市理想空間格局,保護全市7.44萬公頃的水域面積,1368條河流、涌,361座水庫及59個江心島嶼。 保護地下水系統,揭蓋復涌,加強河涌整治與生態修復,以珠江為脈, 形成可蓄、引排清潔的城市水網。 注重濱水建設,重點塑造精品珠江三十公里, 塑造有韻律感的天際線,構建世界級濱水空間。

- 《廣州市流域綜合規劃(2010-2030)》
2030年完善流域非工程防洪措施建設,建立起較為可靠的防洪(潮)安保體系,重點地區中小河流流域或區域內人民生命財產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防洪安全保障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基本實現水資源高效利用,水資源開發利用率控制在35%左右;水功能區水質全面達標,基本形成完善的水資源調控體系、供水安全保障體系、水生態安全保障體系和水資源綜合管理保障體
系。到2030年改善河涌水生態環境,流域內水功能區主要控制指標達到95%以上,河流生態系統呈良性發展。
碧道總體規劃將與規劃提出的因地制宜推進防洪重點薄弱環節建設相銜接,根據碧道基礎條件考慮水安全建設重點,打造江河安瀾的行洪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