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天橋是交通基礎設施中的重要組成內(nèi)容,為人們出行提供了較多便利。對人行天橋結構進行研究,以往傳統(tǒng)梁式結構的人行天橋建設不僅需要消耗較多的建設資源,而且人行天橋建設經(jīng)濟性和安全性還需要進一步提升。鋼桁架人行天橋由于跨越能力大, 梁高小,易于行人上下,安裝方便,近年來被各地廣泛采用,該種人行天橋不僅強度和剛度性能有所提升,而且舒適感更為良好。
隨著城市的發(fā)展,人行天橋已成為人行過街的重要交通設施。同時, 人行天橋也是一個城市的形象,隨著道路的拓寬,天橋的跨度越來越大, 景觀要求也越來越高。鋼桁架橋由于結構輕盈、跨越能力大,在城市人行天橋中的應用廣泛。
鋼桁架天橋受力特點
鋼桁架天橋在目前人行天橋結構形式中越來越常見,其結構主要通常是由上弦、下弦、腹桿組成:腹桿形式一般分為斜腹桿、直腹桿。由于跨度大所以其單榀的桁架“平面外”剛度比較弱,故在桁架“平面外”需要設置支撐。通常其在平面外一般也是設計成桁架形式,以使鋼桁架人行天 橋形成雙向都有很好剛度的整體。對于有些鋼桁架人行天橋的橋面設置在上弦,以使結構所受的力主要通過上弦傳遞,也有的橋面設置在下弦。另外由于平面外剛度的要求,上弦之間仍需要鏈接以減少上弦平面外計 算長度。對于剛桁架人行天橋來說,桁架的弦桿在跨中部分受力主要在 支座附件最大,在跨中部分腹桿的受力比較小,甚至有理論上的“零桿”。在剛桁架實際受力時,鑒于桿件本身細長比較大,雖然桿件之間的鏈接可能是“固接”,但由于實際桿端彎矩一般都很小,因此對于計算分析鋼桁架天橋時,將其桿件之間的連接簡化為“鉸接”,對于桿件的受力則認為其是“二力桿”,承受壓力或者拉力。本文結合某車站站前路人行天橋的設計方案,闡述了全焊接整體式節(jié)點板鋼桁架橋在城市人行天橋中的應用。

工程概況
因該市軌道交通一號線及火車站站前廣場建設工程的施工,造成站前路交通擁擠,汽車客運總站和火車站分別位于站前路的南、北側,乘客 換乘需要穿越站前路,加劇了站前路的擁堵,尤其節(jié)假日期間,旅客流量 大,行人穿越站前路不僅造成交通擁堵,而且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為解 決此處人行過街的需求,需在汽車客運總站前建設人行過街天橋。
天橋總體設計方案
天橋主橋平面呈“一”字型布置,與站前路正交,一跨跨越站前路,主橋采用鋼桁架,桁架跨度 42.3m,寬度 6.8m。橋墩設置在北側人行道和汽車總站站前廣場上。天橋全橋共設 2 個 1:6 梯道和 2 個 1:2 梯道,梯道為鋼箱梁結構。天橋主橋及梯道基礎均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天橋下機動車道凈空不小于 5m,非機動車道凈空不小于 3.5m。人群荷載為 5.0kN/m2。
主橋結構設計
主橋為帶豎桿的三角形鋼桁架結構,采用全焊接形式,跨度 42.3m,寬
度 6.8m,主桁高度 4.4m,節(jié)間距 7m。鋼材均選用橋梁用結構鋼 Q345qC。
上、下弦桿及腹桿設計
上、下弦桿及腹桿均采用焊接矩形閉口截面,閉口截面不僅景觀效 果較好,且內(nèi)部防腐效果好。
弦桿截面尺寸為 500 250 16mm,腹桿截面尺寸為 250 250 16mm。
斜腹桿與下弦桿的交角為 48 。腹桿與上下弦桿采用整體式節(jié)點板焊接連接。
節(jié)點板設計
節(jié)點板一般有三種形式:外貼式節(jié)點、內(nèi)插式節(jié)點和整體式節(jié)點。城 市人行天橋景觀要求高,節(jié)點處理時,為了避免視覺上給人繁瑣、笨重的 感覺,節(jié)點采用全焊接整體式節(jié)點板形式。整體式節(jié)點板與其相鄰的弦桿工廠焊接形成整體,相鄰弦桿在現(xiàn)場采用焊接連接,腹桿在節(jié)點范圍 內(nèi)拼接,這樣做可以減少現(xiàn)場的預拼工作量且對后期防腐有利。